摘要: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恶意诉讼已经成为一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这类诉讼不仅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还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对此,检察机关已经采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恶意诉讼已经成为一些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这类诉讼不仅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还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对此,检察机关已经采取措施,以遏制这一行为。
应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步骤
如果遇到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可以通过市检四分院上线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线索举报平台启动维权程序。以下是操作步骤:
- 关注微信公众号:通过点击提供的链接关注【北京市检四分院】微信公众号。
- 进入服务中心:在公众号界面,点击右下角的【服务中心】。
- 填写举报信息:进入【知产恶意诉讼举报】平台,按照举报领域、详情、法院诉讼案号等信息进行填写。
- 提供联系方式:务必填写真实联系方式,以便检察官及时与您联系沟通举报事项。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定义及特征
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以获取非法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故意提起没有事实或法律依据的诉讼。识别这类诉讼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诉讼缺乏权利基础或事实根据。
-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恶意。
- 行为人的诉讼行为导致他人损害。
- 诉讼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全国检察机关的专项监督工作
自2022年7月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针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专项监督工作,旨在依法惩治恶意诉讼行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监督工作重点包括:
- 批量维权案件的监督。
- 权利滥用行为的监督。
- 虚假诉讼行为的监督。
- 涉嫌犯罪线索的移送。
- 参与行业治理,特别是恶意注册、囤积商标等问题。
市检四分院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市检四分院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六个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排查,识别恶意诉讼行为。该模型在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检察机关提示
经营者应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念。在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应当厘清权利来源和合法性,审查对方的权利主张,谨慎判断是否存在真正的侵权行为。如果发现恶意诉讼线索,社会公众可以积极举报,检察机关将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一键维权!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线索举报平台上线啦!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