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图标频“撞脸” 是否侵权要看两点

阅读:1254 2024-11-05 12:38:58 来源:patent.com.cn 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检索咨询中心
字体大小:
摘要:法律
APP图标频“撞脸” 是否侵权要看两点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蕴发布时间:2023/10/12 9:43:26 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三星公司在对外播放的PPT中,其展示的面部识别图标,“神似”苹果公司的Face ID图标,三星由此被指涉嫌抄袭。 近来,在互联网圈此类事件频出。早前,社交应用绿洲APP图标被指与韩国著名平面设计工作室studio fnt 2015年给Ulju Mountain电影节设计的视觉形象高度相似。前不久,据媒体报道,脸书公司天秤币数字钱包的图标,与移动支付工具Current的图标十分相像。 为什么APP或其相关图标会频频“撞脸”?这些“撞脸”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被“撞脸”的商家究竟该如何维权?我国又是如何界定此类侵权行为的?针对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独创性内容成判定关键点 这些“撞脸”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青海辩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哈成堂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在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包括计算机软件,即APP及其相关内容可被认定为是《著作权法》中的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APP作为网络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有自己的商标,图标即可被视为商标,相关权利人享有商标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57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相似的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相似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就应被认定为侵犯商标权。”哈成堂表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看来,判断APP“撞脸”是否构成侵权,要看两大要素。 “从著作权角度判断侵权,首先要看APP或其相关图标的设计是否属于常规设计,若属于常规设计,设计要素就会很接近,这未必构成侵权。其次,要看APP图标对于相关人群来说,相似程度多高。”刘晓春解释道,在判断是否侵权时,一般要从设计师角度来看,APP图标设计中是否含有独创性内容。这些意见对于判定侵权与否,至关重要。 及时申请商标可有效维权 在刘晓春看来,APP图标频频“撞脸”,是互联网行业浮躁的表现。“商家用非常接近的标识,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好现象。从业者应尊重原创,努力去创新,以增加自身的辨识度,而非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去模仿别人。从长远来看,这是损害自身品牌和美誉度的行为。”刘晓春说。 那么,从商家角度来看,究竟该如何维权、避免被“撞脸”呢? “可通过《商标法》进行维权。”哈成堂表示,在APP开发过程中,相关权利人可为APP图标申请商标,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国对商标权的保护,遵循的是申请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谁就享有商标权。同时,商标权的类别繁多,权利人在申请商标权时,一定要加以注意和区分,以免在申请操作环节上出现纰漏,不利于商标的保护。 那么,在国家层面,是否出台了相关文件或规范呢?有关部门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知识产权虽属私权,但在众多领域,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不仅损害权利人利益,还会危害公共利益。我国现行《商标法》明确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 为有效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我国法律赋予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权力。比如,我国《商标法》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可采取询问当事人、复制有关资料、实施现场检查、查封扣押相关物品等措施,并可实施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制造工具、罚款等行政处罚。对于5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还可以从重处罚,对于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这些处罚措施有利于迅速制止侵权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侵权者继续实施侵权行为的条件,可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形成威慑和预防。
关键词:
法律
本文《APP图标频“撞脸” 是否侵权要看两点》网址: https://www.yingwu.net/news/2527.html
🚩鹦鹉®️、PARROT®️、YINGWU®️、图形®️标识图案等为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核准使用在第35类、第36类、第45类等商品/服务项目中。✅️ ➡️查看详情⬅️

本文《APP图标频“撞脸” 是否侵权要看两点》的素材转载自网络,涉及的文字、图片及其他作品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中引用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可能存在侵权或其他法律风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修改或删除。本文内容仅为传递节日祝福、法律知识、新闻动态和企业管理经验之目的,仅供参考。我们尊重作者的观点或立场,但其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本单位/网站的认可,也不构成本单位/网站的意见或立场。

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法律、商业或其他专业意见。对于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本单位/网站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引发的任何法律责任。信息仅供参考,不应作为具体法律建议或商业决策的唯一依据。用户应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专业意见,作出独立判断或决策。

尽管我们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或时效性,也不承担对其内容进行甄别的义务。对于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应谨慎考虑并寻求专业建议。

本网站发布的内容,除非特别注明,均为鹦鹉知产网(yingwu.net)基于第三方提供的新闻源或素材进行的二次创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二次创作作品包括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由此创作的作品在享有独立著作权的同时,仍需尊重原作品(即本文)的著作权。因此,本网站的创作作品在版权法框架下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若用户对本网站的二次创作内容进行再次转载、改编或加工(即"基于本文的再次创作"),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或利用本网站的内容。对于侵犯版权的行为,本网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阁下/您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主张著作权的署名权,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享有该内容的专有权利。 请务必保留以下完整声明,以注明出处: "本文《APP图标频“撞脸” 是否侵权要看两点》来源于:鹦鹉知产网(https://www.yingwu.net/news/2527.html)"。 若需修改、摘编或用于商业用途,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并获得合法授权。未经许可的转载、引用或其他形式的使用,我司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本文发表题为《APP图标频“撞脸” 是否侵权要看两点》的文章信息,或转发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解读,包括但不仅限于话题关键词、背景、法律内容、风险评估、工作信息及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目的是为客户、网站用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同时体现我们践行"保护知产,捍卫梦想"企业价值观的决心。若本文中的信息对第三方权益造成影响,或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处理或删除。

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致力于依法合规运营,坚决反对任何违法行为。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通过本公司工作人员获取服务用于非法目的,或利用本公司平台从事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一经发现违法行为,本公司将立即报警处理,并主动向相关部门举报,积极配合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保障平台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举报违规电话:0760-88888345(客服热线)。

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在线业务平台网站(简称"鹦鹉知识产权网"或"鹦鹉知产网",域名www.yingwu.net)由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主办和运行维护,是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专注于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工商财税等相关服务,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其在创新领域顺利前行。平台通过智能化工具和专业服务,提升创业者在知识产权和企业管理上的效率与竞争力。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 || (cleanHtml(v.content)).substr(0, 100) + '···' }}
推荐阅读
电子营业执照
{{ watermarkText }}

当前链接不是图片或图片加载失败。

点击在新标签中打开原文件

提示: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信息仅限于本网站公示展示,不具备实时性及权威性。 最新、有效的营业执照信息,请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系统公示为准。
公司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决反对并抵制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通过本公司工作人员获取服务用于非法目的,或利用本公司平台从事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