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在出口商品上使用,算不算商标性使用?

阅读:1263 2024-11-05 12:36:51 来源:patent.com.cn 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检索咨询中心
字体大小:
摘要:法律
仅在出口商品上使用,算不算商标性使用? 来源:人民网作者:发布时间:2023/10/12 9:43:26 将在中国生产标注有注册商标的商品出口至其他国家,是否属于中国商标法意义上维持商标注册的有效使用行为?在第5372201号“HANA”商标(下称诉争商标)引发的商标权撤销纠纷案中,中国与德国两家英文企业名称中分别包含“HANA”与“HAMA”的公司为此展开激辩。日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就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中指出,在中国生产并出口标有注册商标的商品至其他国家的行为属于对注册商标的积极使用行为,注册商标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可以认定为维持商标注册的有效使用行为。 据了解,诉争商标由得利洋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得利公司)于2006年5月24日提交注册申请,2009年7月28日被核准注册使用在第16类的纸、复印纸(文具)、便条本、信封(文具)、纸张(文具)、文具、铅笔、文具或家用胶条、铅笔刀(下统称涉案商品)及卫生纸商品上。 2012年8月2日,德国HAMA股份有限公司(下称HAMA公司)以诉争商标于2009年8月2日至2012年8月1日期间(下称指定期间)内在核定商品上连续3年停止使用为由,针对诉争商标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下称原商标局)提出撤销申请。 在商标评审阶段,得利公司提交了其生产商泰塬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泰塬公司)、侯周实业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侯周公司)出具的购销合同、发票、装箱单复印件、航运公司出具的提货单等证据,用以证明其于指定期间内将诉争商标在核定商品上进行了真实、公开、合法的使用。 2013年12月4日,原商标局作出决定认为,得利公司提供的商标使用证据无效,HAMA公司申请撤销诉争商标的理由成立,对诉争商标予以撤销。 得利公司不服原商标局作出的上述撤销决定,于2014年1月9日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原商评委)提出复审申请。 2015年1月23日,原商评委作出复审决定认为,得利公司提交的证据可以证明其于指定期间内在中国生产的涉案商品上使用了诉争商标,属于中国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但不足以证明其于指定期间内在核定的卫生纸商品上对诉争商标进行了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据此,原商评委决定对诉争商标在涉案商品上予以维持,在卫生纸商品上予以撤销。 HAMA公司不服原商评委作出的复审决定,随后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其诉讼请求,HAMA公司继而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主张得利公司提交的证据虽然可以证明其委托中国生产商加工带有诉争商标的涉案商品并出口的事实,但定牌加工不应被视为商标在中国的使用,诉争商标应予撤销。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得利公司提交的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证明其通过泰塬公司、候周公司于指定期间内生产标有诉争商标的涉案商品,并将涉案商品出口至新加坡等国家,这种商品生产出口行为与定牌加工模式并不相同,而是属于对诉争商标的积极使用行为,诉争商标发挥了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该行为可以认定为维持商标注册的有效使用行为。因此,在案证据能够证明诉争商标于指定期间内在涉案商品上进行了真实、公开、有效的使用,诉争商标在涉案商品上的注册应予维持。综上,法院认为HAMA公司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据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王国浩) 专家点评 赵虎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商标的使用一般是指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对涉案商标的使用,从而达到通过商标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 在定牌加工的商业模式下,判断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关键在于权利人是否把商标与商品或者服务一起投入到了中国市场。在典型的定牌加工模式下,中国的企业只是进行生产,商品使用的是销售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商标,生产完毕之后不会在中国市场销售,直接运送至销售地国家或地区,相关商品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一般不认为属于商标使用行为。该案中,得利公司的商业行为与中国生产商接受境外委托生产出口委托方品牌商品的定牌模式相比有一定区别。首先,得利公司出口的商品中使用的是在中国注册的商标,并非销售地国家或地区核准注册的商标;同时,得利公司委托其他公司生产涉案商品后以该公司的名义出口,说明得利公司在中国已经对货物进行了交接,附带诉争商标的涉案商品已经发生了权利的转移,已经在中国市场中有了交易;此外,中国生产并出口商品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国外的交易对象会根据企业在中国的商标区分国内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 综上,在判断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时,关键在于权利人是否将商标投入到了中国市场、是否用于区分商品来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具有形式要件,但没有起到区分商品来源作用,则不属于商标性使用。国内生产并出口的商业模式应该与定牌加工的商业模式区别开来,不一定用于出口就不属于商标性使用,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关键词:
法律
本文《仅在出口商品上使用,算不算商标性使用?》网址: https://www.yingwu.net/news/2457.html
🚩鹦鹉®️、PARROT®️、YINGWU®️、图形®️标识图案等为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核准使用在第35类、第36类、第45类等商品/服务项目中。✅️ ➡️查看详情⬅️

本文《仅在出口商品上使用,算不算商标性使用?》的素材转载自网络,涉及的文字、图片及其他作品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中引用的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可能存在侵权或其他法律风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修改或删除。本文内容仅为传递节日祝福、法律知识、新闻动态和企业管理经验之目的,仅供参考。我们尊重作者的观点或立场,但其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本单位/网站的认可,也不构成本单位/网站的意见或立场。

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法律、商业或其他专业意见。对于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本单位/网站不作任何保证,也不承担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引发的任何法律责任。信息仅供参考,不应作为具体法律建议或商业决策的唯一依据。用户应根据自身情况,并结合专业意见,作出独立判断或决策。

尽管我们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不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或时效性,也不承担对其内容进行甄别的义务。对于因使用本网站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应谨慎考虑并寻求专业建议。

本网站发布的内容,除非特别注明,均为鹦鹉知产网(yingwu.net)基于第三方提供的新闻源或素材进行的二次创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二次创作作品包括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由此创作的作品在享有独立著作权的同时,仍需尊重原作品(即本文)的著作权。因此,本网站的创作作品在版权法框架下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若用户对本网站的二次创作内容进行再次转载、改编或加工(即"基于本文的再次创作"),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或利用本网站的内容。对于侵犯版权的行为,本网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阁下/您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主张著作权的署名权,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享有该内容的专有权利。 请务必保留以下完整声明,以注明出处: "本文《仅在出口商品上使用,算不算商标性使用?》来源于:鹦鹉知产网(https://www.yingwu.net/news/2457.html)"。 若需修改、摘编或用于商业用途,请提前与我们联系并获得合法授权。未经许可的转载、引用或其他形式的使用,我司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本文发表题为《仅在出口商品上使用,算不算商标性使用?》的文章信息,或转发相关法律法规及其解读,包括但不仅限于话题关键词、背景、法律内容、风险评估、工作信息及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目的是为客户、网站用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准确,同时体现我们践行"保护知产,捍卫梦想"企业价值观的决心。若本文中的信息对第三方权益造成影响,或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处理或删除。

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致力于依法合规运营,坚决反对任何违法行为。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通过本公司工作人员获取服务用于非法目的,或利用本公司平台从事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一经发现违法行为,本公司将立即报警处理,并主动向相关部门举报,积极配合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保障平台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举报违规电话:0760-88888345(客服热线)。

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在线业务平台网站(简称"鹦鹉知识产权网"或"鹦鹉知产网",域名www.yingwu.net)由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主办和运行维护,是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专注于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工商财税等相关服务,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其在创新领域顺利前行。平台通过智能化工具和专业服务,提升创业者在知识产权和企业管理上的效率与竞争力。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 || (cleanHtml(v.content)).substr(0, 100) + '···' }}
推荐阅读
电子营业执照
{{ watermarkText }}

当前链接不是图片或图片加载失败。

点击在新标签中打开原文件

提示:鹦鹉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信息仅限于本网站公示展示,不具备实时性及权威性。 最新、有效的营业执照信息,请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系统公示为准。
公司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决反对并抵制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通过本公司工作人员获取服务用于非法目的,或利用本公司平台从事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

关 闭